来源:重庆日报网重庆日报讯(记者杨铌紫实习生李丰耘)12月2日,重庆日报记者从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办公室获悉,2020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正有序进行,20名提名人选已正式出炉,即日起面向社会公示,市民可通过4种方式参与投票,为感动人物加油鼓劲。据介绍,“感动重庆年度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是我市着力打造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文精神品牌活动。自2006年举办以来,已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感动人物,他们是我们身边鲜活的价值观、有形的正能量,对带动全社会向善向上、见贤思齐发挥了巨大的示范引领作用。今年的评选仍沿袭以往惯例,把事迹感人放在第一位,同时体现时代性、典型性、先进性。主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工作,以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抗洪抢险等被全社会广泛关注领域的人物代表,其中涵盖教师、护士、军人、警察、志愿者等群体。经过前期推荐评选,最终确定了向社会公示的20位提名人选。本次社会公示投票采取微信投票、手机客户端投票、抖音投票、电视投票4种方式,公示投票截止时间均为2020年12月9日18:00。今年的投票充分利用媒体融合发展成果,采取多平台、多渠道、多层次的传播方式,向市民朋友传播感动人物所代表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从而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2020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提名人选事迹简介(以姓氏笔画为序)1.用热线搭起生命桥梁的心理咨询师——么周力,女,46岁,大渡口区希望心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用热血传递生命的温情,用“热线”搭起生命的桥梁,坚持面向重庆、武汉、吉林等地开展线上线下心理疏导志愿服务,值守服务时长约3100小时,受益群众2.1万人;第一时间招募130余名心理辅导专业人士,开展线上心理疏导服务180余次、心理危机干预60余次、排除心理问题300余个;举办抗疫公益讲座22次、线上学堂48次,转载传播量达8000余次;开通“安心防疫贴吧”,访问量达6.2万余人次;入户对极端情绪下的患者开展危机干预10余次。2020年9月,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2.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光荣户——付体碧,女,47岁,丰都县十直镇秦榜沟村村民她从小家庭贫寒,辍学在家务农,1996年,与蒋仕文成家,两人终年辛勤劳作。2004年,丈夫因工致残,公公又出车祸,她毅然挑起家庭重担,把村民不种的田地都要来种,又借钱养猪,起早摸黑地干。2020年,在党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她开始发展肉牛养殖,因肯下力气肯吃苦,仅半年时间就净赚6000多元。2019年,她家喂养肉牛30多头、生猪20多头、山羊10多只、鸡鸭100多只,收玉米、水稻、榨菜将近4万斤,家庭年收入达20多万元。她不仅依靠勤劳创造了幸福生活,还主动传授养牛技术,带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2019年,荣获“重庆市2019年度脱贫攻坚奋进奖”。3.坚守山乡27年的乡村教师——母志琴,女,49岁,綦江区篆塘镇遥河村小教师1993年,她怀揣教师梦想,在綦江区篆塘镇陶家村小开始了自己的乡村教师生涯。27年来,她多次放弃进城区学校工作的机会,辗转陶家村小、育人村小、群乐村小、新庙村小、遥河村小5所村小,把青春和爱全部奉献给了山村渴求知识的孩子们。为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知名专家、名师的示范课和讲座,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为给留守孩子们母亲般的爱,她长期住校,照顾孩子们生活起居,自掏腰包添衣添物。27年来,他教育培养了上千名农村娃,其中300多个孩子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她把爱心全部献给了山村渴求知识的孩子们,用坚守与承诺浇灌了满园桃李。4.一诺千金的琼江“渡娘”老师——刘明静,女,45岁,铜梁区关溅小学教师她从教24年,先后在围龙、华兴、高楼等偏远小学教书育人。2007年,到关溅小学任教后,她发现部分留守孩子需要坐船渡过百余米宽的琼江才能到达学校。为了让孩子们安全上学、回家,她不惜放弃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自掏腰包独自一人在镇上租房居住,无论酷暑严冬,每天义务护送学生乘船过江,一送就是14年,学生和家长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渡娘”老师。在她的带动下,10多名老师加入其中,学校也组建了“渡娘”少云志愿者小分队。多年来,学校没有一名学生因乘船发生安全事故。2020年,获评“铜梁区优秀教师”称号。5.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老兵——向朝善,男,88岁,原巫山县大庙区退休干部,老复员军人他是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直属司令部警卫团4连1排1班班长。曾荣立三等功一次,荣获和平勋章及抗美援朝纪念章。1951年初,他随大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作为一名新兵,被分配至志愿军总部警卫团,与全团战士一起保护彭德怀和司令部的安全。1953年,朝鲜停战,他所在的警卫团接到修建志愿军烈士陵园的艰巨任务,他曾亲手捡拾毛岸英的遗骨,为毛岸英和133名牺牲烈士修坟立碑。陵园修好后,他又主动申请留下为烈士守墓,直到1957年守墓3年后才回到祖国。回到家乡巫山后,他历任区武装部长、副区长等职,大力发扬军人优良作风,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6.环卫战“疫”一线的幕后英雄——张校红,男,50岁,南岸区城市管理局环卫处生活垃圾运输驾驶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主动请缨到居家隔离点清运生活垃圾。2月6日以来,他一人承担了南岸区7个镇街共9个隔离区域的生活垃圾收运工作,累计收运居家隔离点专项生活垃圾8.51吨,收运集中观察点工作人员专项生活垃圾4.385吨。他将所有隔离区域垃圾统一运输至市级定点终端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每日往返里程达200多公里,有效保障了9个隔离区域生活垃圾的日积日清、无滞留,从源头上杜绝了二次污染。2020年,荣获“重庆市最美环卫工”。7.退休不退劲的平安守护者——李继儒,男,82岁,彭水县公安局退休干部他曾任保家区4个乡的党委书记、保家区区长、县公安局看守所指导员、拘留所所长、保家派出所所长。1999年退休后回到家乡,担任保家镇清水村党支部书记,努力改善当地环境、发展经济,引导居民自发开展治安巡逻,自编自导法制文艺节目,开展学法讲法、学习教育活动490余场次、文艺演出540余场次。他还热心调解辖区居民的矛盾纠纷,慰问帮助困难群体。获评全国“六五”普法先进个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等称号。8.继承父亲“奉献”遗志的“00后”大学生——李嘉棋,男,20岁,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他的父亲因长期高负荷工作,突发疾病,不幸离世。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牢记父亲遗志,将至亲离世的悲痛化为守护家园的力量,积极加入黔江区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全力投身抗疫一线志愿服务工作。他每天工作近9个小时,完成2000余人次的进出登记测温、社区巡查等。巡查之余,他充分发挥专业技能,耐心细致地为居民普及法律知识、讲解政策要求,在平凡的岗位担负起回报社会的责任。9.高速路上50秒内勇救3人的“80后”——罗艺,男,38岁,高新区曾家镇五里社区居民2020年6月26日上午10点,一辆面包车在成渝高速公路永川段侧翻并发生自燃,3人被困车中,情况危急。他驾驶小货车恰巧经过事发地,不顾熊熊烈火及其他可能的突发情况,短短40多秒时间,毫不犹豫地朝面包车前挡风玻璃猛踹4脚,将挡风玻璃踹碎。因救援及时,车上人员除了驾驶员腿部被玻璃划伤外,其余人员均未受伤。他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人们纷纷为他的英勇行为点赞。获评2020年“重庆市永川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10.西迁来渝援建儿童医院,扎根重庆64年的医学专家——郑惠连,女,94岁,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原儿保科主任1944年,她考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1950年毕业时,被分配到上海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工作。1955年底,她响应祖国号召支援西南建设,辗转来到重庆援建儿科医院。在她和同伴们的努力下,1956年6月1日,重庆医学院附属儿科医院顺利开诊,结束了重庆市无儿科专科医院的历史。医院建成后,她又毅然选择留在重庆,帮助西南医疗事业发展。从建院起,她先后主管过医院新生儿科和血液科;1978年医院成立儿童保健教研室和儿保门诊,她便一直守护孩子健康成长至今。如今她虽已94岁高龄,但依然坚持每周坐诊,经常到基层讲课、义诊,她说:“这是让孩子一辈子受益的事,我觉得很值得。”2012年,荣获“全国儿童保健终身成就奖”。11.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90后”村支书——欧敏,女,29岁,潼南区宝龙镇严寨村党支部支书2020年,她毅然辞去国有企业工作,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上任不到一个月,她就跑遍村里所有的农户,掌握了所有村民的家庭情况。4年来,她带领村“两委”班子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帮助62户农民(贫困户33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发展。2020年,种植辣椒实现年产量40余吨,销售收入18万元,村集体净收益10万元,入股户年增收2500元以上;同时,还以保底价收的方式带动其余260户村民(贫困户76户)参与辣椒种植,户均增收1500元。仅两年时间,村里的138户、467名建卡贫困户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获评“2020年度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2.坚守平凡39年的民政“孺子牛”——项忠红,男,57岁,重庆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护理员他18岁进入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工作,至今已经在平凡的护理一线奋斗了整整39年。他的护理对象大多是有智力障碍、肢体障碍的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甚至会在发病时伤人。在照顾这些残疾病人时,他曾被卡过脖子、掰断过手指,但他始终不恼不悔也不怨。一万多个日夜,他从不懈怠,570多张床位,他来回奔波,他以强烈的责任心、爱心、细心照护每一个残疾对象,把最美好的青春和热情都献给了福利事业,以无私奉献精神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经历。2019年,荣获民政部最高荣誉奖“孺子牛奖”。13.用生命热情温暖群众的扶贫干部——胡华平,男,58岁机刷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