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上海大学及时掌握权威信息,了解学校最新动态!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为赓续上海大学红色基因践行钱伟长教育理念进一步弘扬校训精神培育和建设具有上海大学特质的文化精神学校将开展“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大讨论凝练大学精神内核为上海大学建设提供文化支撑和人文滋养2021年11月中旬,学校已启动了第六届校园文化品牌项目申报工作。经各单位申报,初选33项校园文化品牌项目。现通过网上投票评选的方式,欢迎全校师生积极参与评选!●选出您心目中的校园文化品牌投票时间:2021年12月14日至2021年12月21日投票方式:一次最多可选20个项目,同一账号可投票1次候选项目简介(排名不分先后)1、博物馆:溯园——上海大学校史、党史教育上海大学博物馆自2013年起开展上大校史、党史教育系列活动,于2014年10月建成1800平方米的溯园。在2020-2021年间,溯园共举办讲座81场,社教活动16场,累计线上参与约4720万人次。2019年溯园成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挂牌“上海大学本科生劳动育人及党员实践教育基地”,曾获上海大学第三、四、五届校园文化建设品牌。“溯园——上大校史、党史教育”品牌活动每年通过组织讲解、宣教、社会实践活动等来纪念、继承和弘扬上大的光荣传统,增强了全校师生的爱国、爱校情怀。2、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建引领 共育“强国之材”——文化育人活动党建引领,共育“强国之材”——文化育人活动打造22门精品党课,开展50余次理论宣讲。将党的建设与专业特色结合,开展“强国之材”寻访,组建“强国之材”宣讲团,举办“强国之材”百年轨迹展览,在社会上取得广泛赞誉,营造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氛围,“强国之材”党建文化中心已成为党建工作新阵地。本科生党支部获上海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研究生党建中心获上海大学党建好项目优胜奖。2021年,1人获上海大学研究生微党课大赛二等奖,12人获评上海大学优秀党支部书记,24人获得上海大学优秀党员先锋荣誉。3、对外联络处(校友会办公室):“四海同心”系列海外校友品牌活动“四海同心”系列海外校友品牌活动于2019年创立,两年来依托线上+线下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方式,开展系列活动18次,含海外校友云端会议8次,各类线上、线下主题活动10次,参与人数累计10000余人。采写海外校友人物访谈7篇,陆续发布在“上海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号,以及“今日加拿大”等海外华人网站,阅读人数累计过万。活动有效地缩短了山海相隔的距离,极大地凝聚了海外校友的力量,已打造成为联结海外校友的“枢纽站”、服务招才引智的“新平台”和展示大学文化的“共舞台”。4、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跃动青春年华研途筑梦未来——上海大学研究生体育文化节上海大学研究生体育文化节自2003年以来已持续举办十八届,共有700余名研究生导师参与,累计辐射近10万研究生群体。该活动曾被评为“上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品牌”,相关推文总浏览量达到100万+人次,累计评选出了10位教师体育达人、10位学生体育达人。系列活动主要包含体育节趣味活动、文化活动、特色活动三大板块,着力丰富师生共享的体育平台,促进研究生体育运动的日常化与普及化,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了更多锻炼机会,提高了我校研究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5、电影学院:“光影中国”德艺双馨讲坛“光影中国”德艺双馨讲坛自2020年12月创建起,已成功举办七期,共覆盖4000余人次。“光影中国”德艺双馨讲坛秉持教学双主体的教育理念,通过邀请业内德艺双馨的人士,讲述他们在电影事业上的成就和个人经历,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参与感,通过主动参与、有效互动、反馈调整打造精彩课堂,真正提升了学生的认同感和获得感,最终使学生听有所悟、闻有所感、学有所获。 6、法学院:上海大学法治文化节 上海大学法治文化节自2019年起已成功举办三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有100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辐射校内外上万人次。法治文化节围绕“弘扬宪法精神、培养师生法治意识”主题,举办法治讲座几十场、各类赛事6场和上百场读书会,在校内进行大学生法治思维测量、宪法普法宣传和法治调研等。《让法治文化浸润大学校园:上海大学法治文化节》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高等学校依法治校(2020-2020年)创建成果征集活动中获得二等奖。7、管理学院:一路有你,温暖同行——上海地铁志愿服务活动上海大学地铁志愿者服务团队创建于2009年,已走过12年历程,至今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2868人,参与志愿服务总人次约19938人次,服务总计达33366小时,是上海大学最具特色的品牌项目之一。曾获得“上海大学生地铁志愿服务优秀团队”“上海大学生地铁志愿者服务示范站”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获得校级十佳志愿者团队。上海大学地铁志愿者服务队以发扬“奉献意识、责任使命、荣校精神”为宗旨,为上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志愿服务的平台与机会。 8、国际部:上海大学国际文化风情展 上海大学国际文化风情展于2007年这次创办,至今已举办15届,共有超过80个国家、近万名中外学生共同参与其中。平均每届300多名留学生组织参展,策划30多个展台,以展板、实物、手工艺品、表演、在线视频展演等形式,对各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进行了充分展示。作为我校国际文化节的第一道“文化大餐”,国际风情文化展融汇多元文化,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层次与品位,已成为全校最受师生欢迎的品牌活动之一。9、后勤保障部:上海大学菊文化节 上海大学自2003年这次举办菊花展开始至今已举办了19届。被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委员会和市教委评为“上海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项目”,近二十年来,上海大学不断深化菊文化节的办展模式,使菊文化节成为集展示、交流、文化、育人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10、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上海大学机械工程实践科普主题系列活动上海大学机械工程实践工作站是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科委共同创办成立的29家高中工作站之一。工作站在上大附中等多所学校设立了实践点,近200余位高中生完成在站学习。工作站在全国科普日开展各类活动,如参与上大附中夏令营、开设科创讲座等,得到搜狐网、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等网站报导,承办的上海市2020年全市工作站总结会,获得文汇报专版报导。 11、纪检监察办公室:“青莲说”系列廉政宣讲“青莲说”系列廉政宣讲自2020年启动至今,已精耕细作6年,通过面对面开讲、“专题+常规”宣讲模式、子品牌“青年说”等多种形式,分层分类进行宣讲累计200余场,涉及3500余人次,得到师生广泛认可,并获得市纪委和学校的高度肯定,先后荣获2020年度市管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考核专项考核“第一”、学校管理创新团队奖项。12、经济学院:师生“筑梦”主题年会经济学院师生“筑梦”主题年会自2020年1月启动,至今已走过了7个春秋。年会主题均源自对于“中国梦”的文化自信与教育实践,在“筑梦”的基础上加上年度关键词,并围绕该主题筹备本年度的师生年会。从年度总结与表彰,到爱心义拍、基金帮困;从导学互动到文化育人。师生融乐,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秉承“自强不息,经世济民”的院训精神,以师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卓越创新人才,共同建设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经济学院。13、离退休工作处:上海大学离退休教职工金婚庆祝活动上海大学离退休教职工金婚庆祝活动从2007年起,每2年举办一届,至今已举办了8届,惠及256对金婚夫妇。活动方式以庆祝为主,邀请校领导、老年志愿者、大学生等群体参加。为金婚夫妇们准备庆祝场地,手捧鲜花拍摄纪念照片,校领导送祝福并与其合影留念、金婚代表发言、师生精彩文艺献演等形式开展活动。该项目曾多次获选“上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品牌”,为构建和谐校园与社会发挥了正能量,传播了我校退休教职工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奉献智慧与力量的故事。14、理学院:地方红色资源赋能 助推党建共建文化近年来,理学院党委创建若干校内外党建共建基地、项目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与人数达1700余人次。2021年,与10余家校外共建单位启动党建共建再出发仪式。与宝山区淞南镇党委共建,多次获上海大学精神文明共建“最佳结对单位”;上海大学数学科学实践工作站获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大学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志愿者服务团队多次获得上海市志愿者活动优秀集体。此活动打造了可听、可看、可感受的党员活动平台,并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15、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星光”聚力 百年传承——“星光”志愿讲解服务活动上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充分结合学科专业特色,成立“星光”志愿讲解团,主要承担上海大学钱伟长纪念馆和上海大学校史馆的志愿讲解服务,致力于为校内外观众讲述校史文化,继承与发扬钱伟长教育理念。团队现共有志愿讲解员27人,其中院内志愿者22人,院外志愿者4人,民族预科班志愿者1人。团队成立至今,已接待校内外参观团队90余次,讲解场次超过120余场,服务人次超过3500余人。讲解团队现已成为上海大学红色纪念地青年志愿服务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志愿讲解服务项目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校内选拔赛一等奖。16、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宣、行”上海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习会“五进”系列宣讲活动上海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习会成立于2020年10月。研习会打造了“时政宣讲团”的特色品牌项目,开展了主题宣讲约80场次,累计覆盖万余人,逐步形成了“进社区”“进高校”“进学院”“进支部”“进课堂”的“五进”工作模式,广受校内外师生的好评。青马研习会组建了“党史宣讲团”,旨在通过宣讲让更多的青年了解党史,感悟党史,汲取奋进力量。17、期刊社:上大期刊屋志愿服务平台上大期刊屋成立于2009年,由上海大学期刊社与上海大学党委宣传部、科技处、文科处、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出版社期刊社党委联合打造,由期刊社青年编辑志愿者负责运行管理。12年来,已在校(海)内外建立实体期刊屋25个,赠阅期刊1万余册,开展系列讲座160余场,受众超过5000人次,以实际行动服务学科发展,服务师生需求,为立德树人、提升师生学术论文撰写水平贡献力量ios 微信 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