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Jingdu999每天一个小微课程。进化你的知识网络。精进你的思维技能。【一】精读调查报告:你在哪个百分比中?根据微信官方最新披露的数据,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已经突破1000万,每天还在以1.5万的速度增加。那么多微信公众号,你一共关注了几个?阅读率如何?对此,精读做过一个调查,参与调查的人数约1700左右。结果如下:30%以上人关注公众号超过20个。50%人每天都看的公众号小于5个。不到30%的人会主动删掉很少看的公众号。不到30%的人觉得阅读公众号性价比高。【二】你真的看得完吗?根据调查结果,假设你关注了20个微信公众号,那么每天看完这20个公众号推送的信息,要花多少时间?5:精读一篇文章的时间20:所关注的公众号总数如果每个公众号平均每天发送2条信息,那么根据这个简单的算式,看完20个公众号推送的信息,每天要花3个多小时的时间。【三】为什么你需要关注那么多?从开篇的调查结果来看,30%以上人关注公众号超过了20个,10%的人超过50个。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都患了“信息丢失恐惧症”,总担心自己错过什么有价值的信息。所以,我们慢慢变成了花栗鼠,公众号越关注越多。作家和菜头说:上网以后,我们把信息当做了知识,把收藏当做了学习,把阅读当做了思考,把储蓄当做了掌握。像个花栗鼠在秋天收藏坚果一样,把自己的阅读器和硬盘塞满,却依旧觉得饥渴难耐。我们关注了大量公众号,扪心自问,是否把信息当成知识,把阅读当成思考。每天刷朋友圈、刷微信公众号,但回过头想想,真正沉淀下来变成自己一部分的东西却很少,就像竹篮打水,留下的只是水浸过的一点痕迹。殊不知,没有经过思考和行动验证的知识,其实都不是自己的。【四】这些信息读了真的有用吗?为了不与社会脱节,在你关注的那么多公众号中,是否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时效性较强的新闻信息及资讯?比如,尼泊尔地震、双胞胎女孩脚筋被砍、郭碧婷被爆出柜、香港普选方案公布、央企将大规模并购……我们真的必须要知道这些事吗?瑞士经济学博士罗尔夫•多贝里说,新闻及资讯对于我们精神的影响,就像糖对于身体的影响一样:这类信息是可口的,容易消化——但长期下来却是有害的。为什么这么说?媒体人很好地利用了人脑对两种不同信息的不同反应,于是大量发布那些引人眼球的故事、显眼的图片和耸人听闻的“事实”,而那些构思缜密、复杂、抽象和不易看透的内容则被自动隐去了。但这些被隐去内容,往往与我们的生活和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更加相关。最后,许多人在阅读新闻及资讯的过程中渐渐丧失了判断力,媒体认为这件事是值得高兴的,我们就高兴了,认为这件事需要我们愤怒,我们就愤怒了。罗尔夫做过一个调查,他问周围的人:他们在1年内所看的大约1万则(每天约30则)短新闻及简讯中,对他们所做的决策产生较大影响的有几条?结果没人能说出2则以上这样的新闻。可见这类信息的利用率之低。你也可以问问自己微信投票留言平台,关注了这么多微信公众号,真正对你的决策产生较大影响的有几条?所以,有选择地关注、扩充一些高质量、有深度的信息源很重要。我们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只看第一流的微信公众号,因为信息爆炸时代,只要你有心,一定可以找到第一流的信息源,而不用看二流三流的信息。不过,也不能因噎废食,过分强调信息源的有用性。有些看似无用的信息,其实也有大用处。为何遣有涯之生,要做无为之事?“无用”如何创造“有用”的价值?关注精读微信公众号(Jingdu999),回复“价值”,取阅微课程《为什么要学点无用?别急着做有用之事》【五】什么是“断,舍,离”?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在她的著作《断舍离》中提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整理术,都是在物品数量不减少的基础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空间、劳力、精力来整理。而“断舍离”是从根本上反思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对物品进行简化、取舍,为人们省出整理的时间、空间、劳力和精力。《人民日报》中提到一个“少而精”的概念,与断舍离有异曲同工之妙。针对这个目标,它公布了一个清单,鼓励我们做减法,努力创造更精简的生活。清单中,有一条就是“精简你的信息源”。电脑、手机等接收的信息都被归类为“信息源”。这些信息源未必能增长我们的见识,甚至会使我们信息过量。如果能减少这些信息输入,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轻松、更高效。《人民日报》中提倡的做法是:精简信息输入源头微信投票留言平台,减少使用社交网络、即时通讯。定期远离互联网、远离手机,避免信息骚扰。精简电子邮件数量。APP使用少而精,删除长期不使用的应用。无用的物品我们要大胆舍弃,这对微信公众号也一样,减少低质量的公众号信息输入,才能让我们保持头脑清醒,不被大量的低质量信息淹没而导致思维受阻。【六】什么是真正的智慧?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其意为:有关学习,要日益精进微信投票留言平台,广学多闻;关于修道,则是要日渐除去不必要的部分,去芜存菁而能明心见性。巴尔扎克有言:在人生的大风浪中,我们常常学船长的样子,在狂风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货物扔掉,以减轻船的重量。媒体人杨澜说: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用不断地获取、占有来获得某种安全感和满足感,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垃圾,那些我们并不需要的衣服,本应该扔掉的食物,还有情感生活中那些伤害,那些该断掉的,该舍弃的,就让它离开吧!在物质极为丰富,资源看似无限,信息几何爆炸,人际关系异常复杂的今日。几位名人的说法,用另一种表达便是“断,舍,离”,即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去多余的东西、脱离对物品的执着。断舍离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真正的智慧。【七】为什么我们不知不觉会关注那么多?管理学博士邱昭良在其著作《系统思考实践篇》中,提到一个增强回路的概念,意即具有自我增强特点的回路。正是增强回路的存在,才驱动了系统行为的成长。例如,一颗小树根扎得越深,吸收的养分就越多,就长得越高,根愈发扎得深……如此循环,逐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小树正是处于这样的增强回路中,才能逐渐长成大树。“温水煮青蛙”也是一个增强回路:青蛙在水中时,随着水温的升高,青蛙能够跳出锅的能力就越弱,由于时间的滞延作用明显,虽然水温升高,但水温的变化缓慢,导致“局中人”察觉不到正在发生的变化趋势,最后酿成悲剧。也就是说,增强回路将强化其自身的变化趋势:如果表现为增长,则增长会以加速度的方式持续加强;如果表现为衰败,则衰败会以加速度的方式持续恶化。关注微信公众号也是一样,我们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就像温水一样,不知不觉中越变越多。最后,也可能形成两种回路。【八】从现在,就开始行动吧!找到高质量的微信公众号,剔除低质量的信息源,我们可以分四步走。【九】财富为何也要断舍离?比尔·盖茨夫妇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减去多余的物质需求,减去的欲望,你的人生才会更加丰盈与精彩。1993年,比尔•盖茨夫妇在海滩上散步时,做了一个什么重大的决定?为什么比尔·盖茨夫妇承诺,走完此生后要将95%的财富捐给基金会?他们是如何说服亿万富翁们一起参与慈善事业的?一起看看这段TED访谈:比尔•盖茨夫妇——我们如何放弃财富?(25分钟)。作者:精读[Jingdu999]本课程版本号:V0.2阅读有所得,顶一顶精读。底部广告条,一点寸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