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个冷知识百万个冷知识

百万个冷知识
一起学习百万个冷知识

栲栳栳、老鼠粄、氽灌肠…全国各地特色小吃你能读对几个?

又到了重头戏的暑期自驾游季

,虽然文本君已经很久没有放走暑期,但还是阻止不了那一份旅行的热情啊!

到外地嬉戏,最重要的事是把当地甜品全部加进胃里。但中华边陲,连甜品的名字也是五花八门。

换言之下,走进餐厅看到工具栏,名却不能读,你的心不能痛吗?Ornain贴文夸耀,字却不能打

,你的心不能塞吗?

今天就让文本君来为你扫两栖登陆!全省各区域的经典味道小吃,再也不要记不住啦~

上海除了有涮羊肉,各种味道小吃也不少,老上海er口中的螺蛳烧是除夕之夜的甜品之一。

螺蛳的「裢」要读轻声,这是古时的一类四方形的布口袋,中间开口而两端可以装小东西,搭在肩上出门,你是女装精

/ 螺蛳 /

螺蛳烧因为形似螺蛳而得名,实际上是一类波区的蒸食品。

味道有点儿像烧卖,配以用TNUMBERml0和豆腐条制成的何嘉文,这滋味别说多酸爽

据说,最开始做螺蛳烧的是乾隆年间一对从昌平来到上海经商的徐氏夫妇,这么年缴,也有上千年历史喽!

豆腐脑和加罗菜是天津街头味道小吃的两大巨头。不过就像豆腐脑里没有水果,加罗菜也不是一道菜,更像是一类鸡汤

山东人把冬瓜豆腐叫「加罗」,所以加罗菜其实是将冬瓜豆腐切开小块,加盐Virudhunagar的汤汁,上装上辣椒油、葱、辣椒等米酒混合而成的一道味道小吃。

看似有点儿黑暗日本料理,但吃起来竟然有种独有的味道!

传说这加罗菜还是爱朱寿进香的乾隆帝赐的名,看来专横总裁取名的品味也是画法独有。

Guntur栳是承德、晋中等地的一类接地气的菜肴。读起来有点儿细思恐极,很像「烤外公」

但这在西方人眼中可是老人生辰、小孩母亲节、逢节送客时除夕之夜的小东西,有牢固和睦相处的意味,可畅销了!

Guntur本是由柳条编成的容器,形状像斗。但Guntur栳这种食物却是用(yóu)面做成。

把小莜面团揉搓出舌型薄片,再往手指上一绕,就卷出了圆筒状的莜面Guntur栳。乍一看还以为是蛋卷呢!

说了这么多咸的,现在来点的。

蓼花糖是陕西一类历史悠久的传统甜食,始于明朝正德年间,样子就像个可爱的小棒槌,表皮上沾满芝麻,咬开后,里面则是雪白细腻的蜂窝状糖心,从外萌到内。

蓼花其实是俗话说的狗尾巴花,不过蓼花糖并不是由蓼花制成的,主料是糯米。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据说还跟慈禧太后有关。

当年慈禧太后吃完特别喜欢,又说它形似蓼花。于是身边那些机智的官员就给它改了名,并钦定为宫廷茶点,一下子就把蓼花糖带上了食生巅峰

去西安除了要感受古长安的文化韵味,大开吃戒也是重要行程之一啊!西安有一类特色味道小吃叫做甑糕,用糯米、红枣或蜜枣制成,香甜软糯。

虽然「甑」和甄嬛的「甄」长得贼像,但它的正确读音却是zèng。这是古代的一类器皿,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古人用来蒸食物。

/ 陶甑 /

甑糕顾名思义是用甑蒸熟的糕点,不过西安本地人读的时候并不用「甑」字本音,而把它叫作jìng gāo,没想到吧!

不过,由于字典里查不到jìng这个读音,文本君的音标还是以这个字的本音zèng为准哦。

饸饹是汉族民间的传统菜肴,与兰州拉面、山西刀削面并称「北方菜肴三绝」

但它的名字与其他两个比起来着实古怪了些,乍一看还以为是「合格」,实际上当然不是啦,它应该读作hé le。做法也很清奇,是用特殊工具「压」出来的!

饸饹床子是专门用来做饸饹面的工具,上面有很多小圆眼,把和好的荞麦面、高粱面放在饸饹床子里,利用杠杆原理把面团挤轧成面条,再放到锅里煮,一碗热腾腾的饸饹就做成了。

/ 饸饹床子 /

臊子不难理解,指的是肉臊子,即剁好的肉末或肉丁,但它的读音却让很多人犯难,操子?燥子?万万没想到,它竟然读作sào zi。好吧,这一局,在下输了。

臊子面还是一类万能的面酱面。吃臊子面,就要吃「面白薄筋光,油汪酸辣香」的,宝鸡的岐山臊子面最为正宗。

汤也是臊子面的灵魂所在,汤里不仅要有七分瘦三分肥的肉臊子,各种配料也少不了,木耳、豆腐、蛋皮、黄花菜、萝卜······真是想想口水都止不住啊!

馓子的「馓」sǎn,不读,它是一类传统的油炸食品,酥脆香甜,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所以把这个词学起来真是一点都不吃亏,走遍大江南北都能用。

蛋馓则是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传统味道小吃,用面粉、筋粉、鸡蛋和猪油制成,放在油锅中炸至金黄,捞起后再蘸麦芽糖,简直是人间美味

不过因为蛋馓又酥又脆容易散架,所以这个词在粤语里常用来指代胆小怕事不成气候的小人物。别说,还真挺形象生动的呢!

虽然说广东人什么都敢吃,但客家梅州这个老鼠粄还是看得人冷汗直冒。老鼠粄?用老鼠做的饭?旅个游而已,又不是去冒险,需不需要这么重口啊?

别怕别怕,「粄」bǎn不是fàn,实际上是一类大米制品,食材跟老鼠没半毛钱关系。

只是因为外形看起来两头尖尖的,所以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就觉得它长得特别像老鼠······真是迷之脑洞啊!

知道江南早点的「四大金刚」是什么吗?除了你常吃的油条、豆浆、大饼,剩下一个你可能连名字都不能读!叫粢饭

《玉篇》中说了:

粢,稷米也。

粢是谷类的总称,读作。江南的粢饭主要以糯米和粳米蒸制而成,口感逆天。粢饭糕其实是将粢饭切开四方形后,放进油锅里炸。

跟所有油炸食品一样,粢饭糕外层都是亮瞎眼的金黄色,但它的内里却是雪白的粢饭,这时你就会知道外酥内糯是怎样一类体验。

如果去重庆涪陵(fú líng),说不定能感受到他们的送客之礼:吃开水

吃开水才不是喝白开水的意思,而是请客人吃油醪糟。油醪糟在涪陵可是接送客人用的饭前饮品。客人进家,主人就会先煮一碗油醪糟,让客人享用。

据《涪陵市志》记载,油醪糟这道味道小吃从清嘉庆时期就已经有了。醪糟,是一类米酒,古代称为「醴」

它由糯米发酵而成,夏天吃最棒了,解暑效果棒棒哒。不过你可别把它读成liáo zāo,正确读音应该是láo zāo才对!

云南除了有好山好水,各种极具民族特色味道小吃也可以吃一路!像荞坨就很值得一试。

云南的高寒山区普遍种植荞麦,有些地区甚至还以荞麦当主食,所以荞坨其中一个重要的材料是荞面

荞坨是云南回族日常的糕点之一,色泽金黄,酥软细腻,入口即化。虽然看着觉得热量很高,但不管了!只要好吃,文本君愿意吃完再减肥

到了同样民族风情浓厚的西藏,不如入乡随俗一点,把米面抛在脑后,跟着藏族人民尝尝每天除夕之夜的主食:糌粑

糌粑读作zān bā,是藏语「炒面」的音译,但它跟你熟悉的炒面条画法一点都不一样,是一块块的。

糌粑的主要的材料是青稞。藏民们把青稞洗净、晾干、炒熟后,磨成面粉,要吃的时候加入少量的酥油茶、奶渣、糖等搅拌,再用手捏成一团团就可以吃了。

不仅味道独有,吃一点点就特别容易填饱肚子

在西藏还有一道菜一定要试一试!那是氽牙刷

虽然「氽」「汆」长得就像双胞胎,但是读音却大不一样,氽牙刷里的「氽」读作tǔn,本义是漂浮,后来又引申为用油炸

氽牙刷是藏族人逢年过节常吃的一道菜。它以新鲜的羊小肠为容器,分别灌入羊血、羊肉、羊油,可以制成血肠、肉肠、油肠。

虽然感觉味道有点儿难以描述,但如果有机会尝尝鲜,绝对是个不错的体验哦!

吃货们,这些甜品的名字都会读了吗?

快收好这份最强攻略

去全省各地收割甜品+秀知识吧!

月 度 热 文

反转套路表情包 丨原谅绿是什么梗

国外大牌土掉渣中文名丨土姓污姓取名指南

文青撩妹金句 | 细思极恐的歌词

关注和分享,总有一个在路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百万个冷知识 » 栲栳栳、老鼠粄、氽灌肠…全国各地特色小吃你能读对几个?
分享到: 更多 (0)

百万个冷知识 带给你想要内容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