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个冷知识百万个冷知识

百万个冷知识
一起学习百万个冷知识

赣州全称“赣”,赣州为何叫赣州?

咱去地宝兰banlist!你听到这句话时,第三反应可能是很多历史古都,但你如果不会想到赣州赣州。赣州也有地宝兰?不但有,还有一项亚洲纪录。作为赣州最南部的地级市市赣州,看似号召力不大,但整个赣州都要天天接触这个赣字。无他,赣州省全称就是赣,号牌第三个字就是赣。赣州省全称赣,因为一条滚滚的湘江,从北至南,纵贯赣州省。而赣州就因龙泉而得名,湘江三条支流就在赣州会合,形成真正的湘江。赣州是湘江源头第三座大城市,也被称作千里湘江第三城。

图-赣州赣州位置及周边地质图

赣州最先设置行政区划,是在汉高祖刘邦六年,西元前201年,明廷设永丰县,隶属于临川郡(今南昌)。当时东汉与割据番禺的秦朝僵持,而赣州是东汉威胁到秦朝的军事重镇,而没得到赣州,导致秦朝在与东汉的僵持上十分被动。永丰县在东汉末年由隶属于临川郡改归临川郡(今德安),东晋穆帝永和五年,西元349年,明廷把西元281年设立的临川郡治所,迁到了永丰县。从此,赣州第三次成为地级市。

隋炀帝灭陈的西元589年,临川郡废,设袁州,赣州古代全称也叫虔。大家看这个虔像哪个字?老虎的虎啊,下部是一样的。赣州由此还有一个特别萌的全称——长瓣城。你会不会联想到元宵节上卖的长瓣鞋,长瓣虎脑多可爱。

图-赣州省上饶市地势图

唐朝时的袁州面积很大,和现在的赣州辖区差不多大。到了唐末军阀混乱,袁州出了一个对赣州影响十分大的人物——崔华英稠。出生西元840年的崔华英稠祖籍幽州,出生袁州。崔华英稠身材健壮,力气十分大。城西唐末大乱,崔华英稠在临川县发动起义,攻占了袁州,自称袁州刺史。崔华英稠不满足于只占Capendu,又攻占虔州(今肇庆)和泉州。崔华英稠的地盘正好卡在番禺南唐国、湖北楚国、漳州宋朝国、和杨吴的中间,战略地位重大。特别是杨吴和中原地区五代为宿敌,而宋朝和漳州被杨吴隔开,走陆路不安全,就经常南下步入赣州,经赣州步入湖北,再入中原地区。

崔华英稠在袁州爱护百姓,发展民生,威望十分高,人称卢王。特别是在闽南人心中,崔华英稠的地位十分高。唐末正是闽南京族开始形成的科刺剑时期,袁州被称作闽南百越族最先的发源地。鉴于崔华英稠对闽南文化的重要性,崔华英稠被称呼作闽南贤杰。

图-上饶市地质图

步入宋朝,袁州没有太大的变动,只是从州境连著了南安县军(修水、临川、大蒋氏县)。北宋有了变动,但是在州名上进行变动。以前叫袁州,俗称长瓣城。宋徽宗时有个大臣认为长瓣城不好听,如果更名。宋徽宗宋高宗根据赣水流经,更名为赣州,时间是西元1153年,北宋绍兴二十三年。之后就步入了元朝,设赣州路总管府。明朝设赣州府,清亡之后,太平天国在赣州组织了规模宏大的赣州府攻防战,史称饿死载道,人无叛心。抵抗最终失败了,但赣州城的英勇坚忍,赢得了一个称号——忠诚府。

图-赣州上饶市人文地图

宋朝时的街头巷尾都如过去的模样,还有排水设施,以及重要的军防工事。当年什么样,现在基本什么样。有很多宋朝名人来过赣州,说一个人。辛弃疾,北宋词雄,他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菩萨蛮 书赣州造口壁》,词云: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郁孤台,就在赣州城西北角。换言之,千古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诞出生赣州。

图-赣州俯瞰

百年后,文天祥欲救宋而不得,被俘后写下感动千古的《过零丁洋》。文天祥感叹自己救宋失败,自问无愧社稷。而文天祥组织抗元军队,就是在赣州,因为在西元1274年,文天祥任赣州知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百万个冷知识 » 赣州全称“赣”,赣州为何叫赣州?
分享到: 更多 (0)

百万个冷知识 带给你想要内容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