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个冷知识百万个冷知识

百万个冷知识
一起学习百万个冷知识

起底拼多多:400亿背后的骗局?(拼多多28亿是真的吗)

根据新闻媒体曝料,拼喔今年初的月小溪已经达到了400亿的产品销售规模。

400亿什么概念?2017年天猫的月小溪是1100亿——这是天猫拼了12年的结果。而且请注意,这400亿是较低的客单价累计而成的。而京东的1100蔗茅却包涵相当比例的高客单价3C产品。所以论成交,可揣测拼喔的成交是略逊于天猫的。

然而最近,在3.15之时,袖珍有3亿使用者的终端SNSB2C网络平台拼喔又陷于了使用者举报泥淖。在chan、博客甚至和拼喔有关的新闻报导文章区,使用者举报拼喔产品质量差、不实宣传品、假药、客服人员态度差的声音此起彼伏。

实际上,从2015年创办至今,拼喔便倍受争论。搜寻其有关重要信息,对其赞扬也是坚持不懈的三派,一边是媒体的嘉许——“金融行业的新探索,让网购变得更有环境温度”;另一侧是使用者的批评——店家卖假药,提供不实重要信息。

那么,常常以“1元拼”发动网购的拼喔,究竟是SNSB2C的领袖,还是蓄意网络营销呢?

01

曾经“接地气”的黄峥

在创办拼喔之前,裴磊早已在B2C金融行业摸爬滚打多年,配得上是一位网络“退伍军人”。

2004年,裴磊进入Google组织工作,期间,主要就从事电商早期启发式。三年的Google组织工作经验,为他后来归国连续创业团队奠定了基础。

归国后,裴磊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公司,一家叫作Ouku.com的电商中文网站,主要就产品销售家用电器和智能手机。

从那时起的创业团队者裴磊十分“接地气”。创业团队前,每个周日裴磊都跑到海淀,去每家专卖店当理发师卖智能手机,“在国美、苏宁都卖过智能手机,只有知道第一线是怎么玩的,才能了解消费者。”虽然卖了3年智能手机,虽然一年产品营业额有几个亿,但几乎没赚到钱。

2009年,国内B2C金融行业迎爆发期,尤其是当时麦考林、当当的相继上市,为金融行业的创业团队者带来了更多的重要信息。裴磊逐渐意识到Ouku.com仅是数千家相似B2C中文网站中的一家,于是他决定将这家中文网站出售,开始谋划下一个创业团队项目。

彼时,裴磊发现淘宝上有众多知名品牌店家,但他们大多数缺少B2C方面的运营经验。于是,裴磊组建了一个B2C运营团队,专门为品牌提供涵盖视觉设计、网络营销、运营、客服人员和物流等一站式服务,并成立了新的公司——乐其。

乐其配得上的一家成功的公司,至今为多家知名企业做过B2C运营服务,并成为天猫六星级运营服务商。

在此期间,裴磊还创办了一家游戏公司,在微信网络平台上提供角色扮演游戏。

在经营B2C与游戏时,裴磊尝试做过B2C与游戏相结合的探索。“阿里巴巴是国内电商巨头,腾讯在游戏领域占据优势,旗下产品包括微信。这是中国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最成功的两家公司,但是它们的业务没有彼此渗透。”裴磊曾在一次采访中说道,“阿里巴巴和腾讯之间互动性较差,它们并不清楚如何从其它渠道挣钱。”

裴磊隐约觉得,如果两个领域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02

两年估值超过100亿

从B2C和游戏中,裴磊摸索出来的是一条“SNS+B2C”的道路。

裴磊注意到博客、陌陌、快手等SNS网络平台流量很大,但对应的商业却没有做起来,“虽然有微商,但很快就变成了网络传销”。

裴磊将目光锁定在SNSB2C领域,2015年4月,拼好货正式上线。拼好货以拼单玩法为切入点,通过微信朋友圈等SNS网络平台邀请好友参团,达到规定人数时拼单就会生效。

这种销售方式非常吸引人,例如:一件运动服单人购买售价48元人民币,如果你邀请好友进行网购,点击拼团选项只需支付29.8元人民币。你可以将商品链接发送给乐意购买的好友,如果拼团不成功,之后将获得退款。

由于模式新颖,拼好货单量涨的非常快,短短几个月后,拼好货累计活跃使用者突破千万,日订单量超过百万。2015年底,拼好货完成了千万美金级B轮融资。

但瓶颈很快便出现,发不出货、爆仓、水果狂烂、退不了货、退不了款等问题开始出现。更大的问题,出现在团队中。拼好货由裴磊和游戏公司的团队共同创办,当拼好货在跌跌撞撞中快速发展的时候,游戏公司CEO坐不住了,对方提出单干。裴磊也决定重新再做一个SNSB2C网络平台。

2015年5月,裴磊筹集资金800万美元,7月底,拼喔APP正式上线。拼喔与拼好货的模式几乎无差,不同的是,拼好货主打水果拼团,拼喔的产品则更为广泛,包括食物、服饰、生活用品和家用电器等。

有了拼好货的前期运营经验,拼喔发展速度比拼好货还要快。2015年底,完成5000万美元B轮融资,不断吸引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注意。

2016年9月,拼好货与拼喔走向合并,拼好货变成拼喔的一个子频道,未来主打拼喔品牌;对人员也进行了调整,所有的运营和产品全部并在了一起;管理上,拼好货CEO裴磊直接担任新公司的董事长和CEO。

2017年上半年再次完成1亿美元融资,估值已超过100亿元。网络平台商品产品销售总额也增至每月40亿元。

不断获得融资的拼喔,在今年一改以往的“低调”,频频出现在银幕上。先是在6.18B2C大战上“凑热闹”,开展“1亿元红包促销活动”;7月更是开启大手笔赞助大热综艺的品牌推广,拿下《极限挑战》和《中国新歌声》的冠名。更在细分B2C类榜单上再前进一个名次,仅次于B2C“双巨头”淘宝和天猫。

拼喔俨然成了创投圈中的“黑马”、“独角兽”。

03

为何不看好拼喔

抛开新闻媒体的大肆报道,回归到使用者本身,我们发现关于吐槽、批评拼喔的声音从未间断过。

众多消费者反映,在拼喔商城组网购买的商品,都在成功组团后被取消订单,页面显示的是自己参与抽奖中了二等奖;实际上,二等奖不过是店家提供的代金券。

在百度、博客和chan等网络平台上搜寻“拼喔商品品质”,依然可以看到许多举报,称其是“蓄意网络营销”;还有很多使用者反馈“价格便宜但是东西确实劣质,购买体验一点都不好”。

从始至今,拼喔背后暗藏太多猫腻。

1、低成本拉新的诱导行为

“进口车厘子2元一件”、“红心火龙果19.9元一件”、“5.2元团四周鲜花”……朋友圈里总是会看见有人分享此类重要信息,甚至七大姑八大姨还会给你私发此类网购链接,生怕你错过了“优惠”。

看似划算的低价“拼团”,实际上是一种低成本拉新的诱导行为。

“拼喔让大家开团并转发链接的时候,页面并没有注明是抽奖。在下载它的APP应用注册并购买后才知道是抽奖。”帖子里总有使用者在分享自己的“上当”经历。

资深B2C观察人士分析,如果在网购页面没有明确告知使用者是抽奖,即便有也不明显的话,一般是网络平台故意诱导。按照正常的渠道行情,一个APP应用获取有效使用者的成本最少在100元。而拼喔则常以1元,甚至0.1元的价格进行诱导拉新,这近乎违背了常规。

低成本的诱导式网络营销短期内吸引了使用者,但是让网络平台失信的方式得不偿失,最终使用者还是会流失。

2、品控难把握

拼喔最初从低价水果拼单切入,至今,也常打出“1元价”的商品促销,但几乎每次促销都招来大量使用者的不满和举报,“下单时明明买的是车厘子,到货后发现时特别酸的樱桃,只能扔掉”、“东西便宜,但是水果没一个好的”、“水果严重腐烂,还无法退货”……

据《天下网商》报道,店家可以通过上传个人身份重要信息或者企业证件进驻拼喔网络平台,但网络平台上的商品均由供应商自行管理发货。店家分布在全国不同的城市,货品也要发往全国,一些店家为了节约成本在物流上不愿意投入更多资金,导致产品在最后一公里的环节出现问题。

一直以来,生鲜因为涉及到库管、物流、供应链和批次等多个环节,被B2C金融行业视为最难把控的品类。而拼喔并没有对其网络平台上的店家并进行质量监控,也不具备质量监控的能力。一旦质量管控不严格,就必然会出现风险。

3、SNSB2C难以真正实现

“SNSB2C”并非裴磊首次提出来,此前美国曾推行这种产品销售方式,但效果并不明显。

当时Twitter和Facebook公司在使用者推送广告消息中添加了购买选项,Facebook还提供了一种叫作Facebook Credits的虚拟货币。测试结果最终取消了这种产品销售模式,因为多数使用者不喜欢在与朋友网络聊天时发送网购链接。

SNSB2C意味着带来更精准的目标群体,更活跃更优质的使用者,更高的粘性,从而引出更高的复购率、转化率和留存率。

拼喔植入微信是一个明智之举,因为SNSB2C必然要依托在SNS上。但从其使用者反馈来看,早已出现信任危机。使用者必须承担对熟人失信的风险,一旦出现危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因此,SNSB2C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很重要,直接导致产品今后的销量,没有信任就没有销量。

拼喔的模式与其商业化之路能走多远,自有时间去考验和见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百万个冷知识 » 起底拼多多:400亿背后的骗局?(拼多多28亿是真的吗)
分享到: 更多 (0)

热门推荐

百万个冷知识 带给你想要内容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