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个冷知识百万个冷知识

百万个冷知识
一起学习百万个冷知识

人死后,留在网络上的遗产,会被谁继承?(如果遗产继承人死了能继承吗)

作者:inzia,编辑:至余,宋军兵来自:Kunming

上周,这种一篇消息在网路上爆出后,引起了旁人高度关注:7月9日,据传某网络流量歌星影迷冒用一个已逝世的男孩的博客做统计数据,正式成为轩然大波热门话题,上了热搜。

该文称这位男孩意外患有肺癌,后来又罹患忧郁症,博客正式成为她不懈努力生活、和网民交流的养鸡。XENON进占后把男孩的博客纵横交错全部删空,素不相识网民只顾得上救治下一篇男孩的家书。

被批评后,XENON发博客称,自己是“买到”了那个号,所以对博客的文本能莱赛县。

但在7月10日,这件倍受旁人高度关注的事再次出现了大探底回升:

7月10日晚,代表网易博客非官方的博客帐号@博客图书馆员正式发布了对“晨小文该事件”的调查新闻稿。新闻稿表示,引起“晨小文该事件”争论的三个主要博客帐号@不懈努力做个小太阳的晨小文、@福安在无此呀、@再来一罐我还能喝,事实上是由“晨小文”的帐号普通用户一人同时营运的。

与此同时,新闻稿还表示,@福安在无此呀、@不懈努力做个小太阳的晨小文这两个帐号在分别于18年8月、19年6月正式发布疑为辞世昌明后,仍然处于使用、但并无新发博客的状态。因此能认定,此次“晨小文该事件”中再次出现的“男孩病故辞世”、“晨小文被网络流量歌星影迷木马病毒移走文本后用来做统计数据”等信息,均

这则怪诞的戏码,事实真相最终被掀开,虽然它是则无中生有,但它的背后,关于互联网财产的热门话题,再一场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他们现在回到网路上的伤痕,大量的统计数据,使用权到底属于谁?他们亡故后,QQ、博客帐号、格斗游戏帐号等等,应该怎样处理?这种买卖别人的SNS媒体帐号,并将内容完全删掉,是不是把那个人又“杀掉”了一场?

事实上,互联网财产的承继问题是全世界的难题,中国的法律规定走在了世界前列,今年两会期间,民法典草案修改,扩大了《承继法》规定的财产范围,Q币、格斗游戏装备、SNS媒体帐号等等,都有望正式成为可合法承继的财产。

伊莱恩·卡斯凯特

英国心理学家伊莱恩·卡斯凯特研究数字财产14年,去年出版了新书:《网路上财产:被数字时代重新定义的死亡、记忆与爱》。他们连线采访了现居伦敦的伊莱恩,她告诉他们:“只要上网,你就会留下大量行动的伤痕,你自己的统计数据资产,想拿不一定拿得回来,是时候反思‘数字化生存’的含义了。”

数字财产:几个故事,一种迷思

《魔兽世界》格斗游戏界面

关于数字财产,曾经有一对父子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儿子叫小七,2013年他12岁时,父亲意外得了胃癌逝世了。他的父亲生前最爱打《魔兽世界》,因为想念父亲,小七也开始玩《魔兽世界》。2017年5月,《魔兽世界》的开发者暴雪公司宣布,已经逝世的玩家的帐号能承继。小七第一时间找回了父亲的格斗游戏帐号。

终于登录进去时,小七的父亲已经逝世4年。小七看到,父亲的兽人战士“绿箭”一直停回到90级,银行里还有当年的T3无畏套装、早已绝版的祖格哈卡莱双刀和团里第一把兄弟会之剑“A.L”。小七操纵着父亲的角色,乘着飞龙经过日歌农场,“看到父亲辛辛苦苦在农场上种植的草药。这些草药历经四年,已经全部成熟,它们的果实,在暮色中发着微光。”

那个故事是温情的,但是另外一些故事是冰冷的。2016年,英国男孩金在外度假时,父亲突发脑溢血,她赶回父亲身边,接受了遗嘱认证,并承担起管理父亲财产的责任。所有的传统财产都很容易处理,数字财产则要稍稍费些事,好在她的父亲没有给手机设置任何密码。“我坐在那里,拿着他的手机,登录了他的苹果账户、亚马逊账户、以及其他所有账户。”

然后事情变得复杂了。金的父亲是个书商,在网路上开了几个网店卖书。金不想继续经营这些店,她想关掉店铺。她把书全部下架了,但是店铺就是无法注销。为了注销这些店铺,她不得不和一个个平台一场又一场地联系、打电话,然后被转接到另一个电话。不懈努力了一年半以后,她仍然没能成功关闭这些网路上店铺,网站还在定时给她父亲的邮箱发送提醒。

2006年,英国心理学家伊莱恩·卡斯莱特就在研究数字财产。那一年,脸书、油管、推特都才刚刚诞生。身为心理学家,伊莱恩所在的大学规定她只能在心理学范畴里进行研究,然而“越往下研究,我就越发现,那个热门话题的涉及面非常广”。

2017年8月,她干脆辞去了大学里的职位,和出版社签约,然后花了一年时间,采访了近100人,完成了这本书。

《网路上财产》一书的电子版封面

在她研究和写作的这段时间里,他们把越来越多的生活搬到了网路上。2009年他们有了博客,2011年有了QQ。专家预测,到2025年,他们每个人每天将会产生大约60G统计数据。

70后、80后只能自称数字移民,但是从95后、00后开始,他们能自称数字原住民:从出生开始,他们就已经生活在网路上。

互联网也正式成为了人们的死亡之地。到2100年,脸书上会有49亿死亡用户,数量将超过活着的用户。QQ上逝世账户数超过活人账户数的那一天,预计将在2065年前后来临。

“数字财产”的概念应运而生,他们急需搞清楚它是什么、能不能承继以及怎么承继。

1. 数字财产,不是你想承继就能承继 

伊莱恩说。

这些数字资产包括:受益账户,如航空公司或其他旅行里程。酒店奖励计划,或不同零售商的忠诚度计划。你所有的电子邮件账户,新的、旧的,工作的、私人的。你的许多金融账户,不仅仅是你的银行账户,还有信用卡、共同基金、退休和社保账户、员工福利账户。

你的淘宝、拼多多、京东、苏宁、当当网等所有电商平台的账户,当然也包括你的一条APP账户。

光列出这些账户还不够, 你还应该记下这些账户的密码,以及和这些账户绑定的手机号、邮箱。如果密码、手机号、邮箱有变动,那么也应该记录下来。这种你的资产才有可能被顺利承继。

“只有不到一半的成年人立了遗嘱,在你的想象中,有多少人已经对自己数字财产的管理和处置做好了安排?但有一件事你能确定,在他们生活的那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上面列出的所有文本,都不可能做到全面。”伊莱恩说。

很多人可能没有想到,自己的数字财产能否被顺利承继,还有一个关键条件在于平台是否开放相应权限。

在伊莱恩新书正式发布的同时,一条和未读一起在网路上发起了一个“数字财产”的调查,超过一半的受调者表示,如果有一天他们离开了,最想留下的网路上财产是博客和QQ。

然而目前为止,QQ帐号使用权归腾讯公司所有,不得承继、赠与和转让。博客则允许亲属在博主逝世后正式成为帐号持有人,如果能提供一系列证明,包括事先签署的授权书。

高达95%的受调者认为,如果他们辞世,SNS媒体平台没有权力处置他们的个人帐号。然而,或许有很多人并不知道,事实上他们在注册SNS媒体帐号的过程中,在打勾“我同意”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些权力交付了出去。

就在今年6月17日,福建电视台报道了一篇新闻,福州的一位王女士做生意时用QQ账户收款,结果账户内近30万资金被冻结,申诉10次仍未解冻。腾讯客服表示,那个账户他们有权决定是否暂停收付款功能,因为王女士只是拥有账户使用权,账户的使用权在腾讯。

小七的故事中,暴雪公司也只是开放了格斗游戏账户的使用权,而非使用权。也就是说,小七能继续使用父亲的账户玩格斗游戏,但是却并不拥有那个账户。

其实,在认定数字财产的法律地位方面,他们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端。中国的民法典,是全世界第一个对虚拟财产做出规定的法典。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互联网虚拟财产”就已经被写入了民法总则,正式成为了我国公民的一项民事权利。

今年两会上,民法典草案通过,进一步把“数字财产”纳入承继范围内。

但是法律原则,还需要通过不断实践,才能切实变成他们生活中能享有的权利。

2. 你的统计数据算不算财产,要看你的朋友圈有多大 

英国男孩霍莉的父母一定没想到,他们能够在女儿死后声张自己对女儿生前数字财产的承继权的关键,竟然是女儿拥有一个足够大的朋友圈。

这本来是一个悲剧故事。2014年,霍莉被刚分手几天的前男友捅了14刀后意外身亡。她的父亲在悲痛中不得不接受现实,这时,霍莉的脸书给了他极大的安慰:霍莉是一个非常活跃的SNS媒体用户,脸书上有上千张照片、动态、和朋友的互动留言。

霍莉的父亲对互联网SNS媒体很陌生,女儿逝世后,他才开始学习使用脸书。一开始发现女儿的这份“数字财产”时,他非常开心,好像女儿回到了他的身边。但是他很快发现,这份“财产”里还有很多自己女儿和前男友的合影。

他和脸书联系,要求删掉这些照片,但是平台拒绝了他,理由是不能侵犯用户生前的隐私权。平台给了霍莉父亲两个选项,要么接受所有的“数字财产”,要么关闭帐号,等于全部删去。

最后,一位遗嘱认证专家给霍莉的父亲出了一个“偏门”主意:这些照片是霍莉拍的,版权归她所有。霍莉父亲作为她的遗嘱执行人和受益人,有权收回照片版权。最后,脸书终于同意以版权原因删掉了那些令人不快的照片。

伊莱恩咨询了法律专家埃迪纳,“如果你在Facebook上的设置是公开可见,那么它就是向公众开放的,这就涉及了知识产权。”

互联网路上,你的照片和统计数据不一定属于你。

3. 谁有承继权?不再看血缘和亲缘 

2015年,脸书推出“财产联系人”(Legacy Contact)那个概念。用户生前能在帐号设置内授权联系人,联系人在用户过世后,就有权进入用户帐号进行相关操作,根据用户生前的意愿,管理他的纪念页面或者彻底删掉账号。

联系人只能添加好友,不能删掉,他能撰写、编辑新帖子,不能更动旧帖子,也无权阅读私信。凡是用户生前所设定的隐私权限,他都无法更改。

承继法规定的承继顺序,以血缘和婚姻关系优先。但SNS互联网平台上“财产联系人”的设置,给予了人们一个更具当代意义的抉择,就是近亲并不自动拥有对亡者数字财产的承继权。

在一条和未读的调查中,问了一个问题,“你愿意在辞世后,让家人查看你网路上的隐私吗?” 高达83%的受调者选择了“不愿意”。

在“是否愿意设置财产联系人”那个问题上,只有近三成选择设置自己的亲人为联系人,15%选择自己的另一半为联系人。

由此能推测,大多数人或许宁愿“把秘密带进坟墓”,对自己的亲人,尤其是伴侣查看自己的统计数据心怀顾虑。

然而,在SNS媒体平台上给自己设定了最知心、最信任的“财产联系人”,就万事大吉了吗?伊莱恩发现,至少在英国,情况并不是这种。

根据英国法律,遗嘱必须用笔和纸签署,并没有数字化。电子遗嘱或任何形式的电子设置在英国根本不被认可。

么对这份财产的这种设置凌驾于遗嘱之上。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承认互联网设置的合法性。

《上载新生》剧照

4. 在数字王国里实现永生? 

2020年5月,亚马逊出了一部美剧《上载新生》,讲的是到了2033年,人们能使用科技公司的“新生服务”,在断气之前把自己的意识和统计数据全部上载到一个虚拟世界中。然后在那个世界里复活,还能从那个世界里和在世的亲朋好友通过VR技术继续沟通交流,等于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永生。

那个设定,基本上是四年前科幻神剧《黑镜》第三季第四集《圣朱尼佩洛》的延伸。在未来世界,人们能将自己的大脑意识连入虚拟现实系统,永生在一个叫圣朱尼佩洛的虚拟世界里。

《上载新生》剧照

女主角年轻时和家人关系不睦,非常苦闷,后因事故变成了植物人。在虚拟世界里,她终于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选择,真正体会到生的快乐。

“数字财产服务”正在正式成为一个新兴的热门产业。研究那个产业的一位专家埃文·卡罗尔统计发现,截至2018年6月,在57项数字财产服务中,54%的服务提供数字财产规划,帮助人们安排处理重要的数字资产和信息,希望让他们亲人不至于在他们死后遭受痛苦和困扰。37%的网站提供了在线纪念服务,几乎所有网站都使用了“永远”“永久”“永恒”这种的词汇。

《黑镜》剧照,被存档的人类意识

但是有意思的是,大量提供数字财产服务的公司,短短几年内就倒闭了。“人们会推迟做这些事情,就像他们推迟写遗嘱一样。”就连伊莱恩自己也不例外。

因为研究数字财产,她接到好几个邀请,免费试用数字财产服务。“我反复考虑了一段时间,最终没有接受。”

她不是怕死。她还不到50岁,已经立好了遗嘱。她花了不少时间,终于搞清楚自己为什么不愿意坐在电脑前整理自己的数字财产,或者写一封“我的告别信”。

“如果我写了,就好像故事还在继续,可我已经写好了结尾。”

《黑镜》剧照

“我想离开那个房间,我想和我最喜欢的人一起去外面的世界,过一种更加现实的生活……此时我的财产可能不得不被我晾在一旁,无论有没有技术的帮助。”

“人们应该忘记不朽,”伊莱恩说,“即使在数码空间,不朽也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所有的东西都永远会在那儿。那些平台和公司不会永存,到时候你的后代完全不知道你长什么样子,因为你没有把网路上的照片印出来。”

伊莱恩在书的最后附了十条保护网路上财产的建议。她觉得如果自己现在重新列建议,会有不太一样的十条。她和一条分享了她目前认为最重要的三条建议:

(1)不要以为网络是永生

在网路上消失殆尽是完全可能的事情。要把你的数字财产都做妥善可靠的备份。万一平台倒了、系统更新了,等等一些出错,你还能有备份。

(2)立一个遗嘱,而且是当地合法有效的遗嘱

如果你只是单纯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到时候当地法规有限制,那等于白搭。要立一个有法律依据的遗嘱来安排你的数字资产和财产,并且要有切合实际的目标。

(3)不要把责任全权交付给SNS媒体平台和互联网公司

他们不是你朋友,不是心理咨询师,不是人道主义机构,也不是葬礼策划师。也不要委托第三方来为你解决这些问题。把你认为值得流传的财产,用你自己信任的方式保存下来。

本文来自公众号:一条(ID:yitiaotv),作者:inzia,原文标题《一个死去男孩回到互联网的财产,被恶意移走了》

本文本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End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百万个冷知识 » 人死后,留在网络上的遗产,会被谁继承?(如果遗产继承人死了能继承吗)
分享到: 更多 (0)

热门推荐

百万个冷知识 带给你想要内容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