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个冷知识百万个冷知识

百万个冷知识
一起学习百万个冷知识

呵呵…Facebook越来越像微信了(facebook跟微信一样吗?)

原副标题:哈哈…Facebook愈来愈像QQ了

宋军兵来源 The Verge

“如果六年前听了你们的建议,该多好…”

3月7日,扎克伯格在媒体人 Jessica E. Lessin 网志下的这样该文道,后者刚刚转贴了一则她写于六年前的该文《Facebook应该向QQ学学啥?》

自从去年曝出“个人隐私门”性丑闻后,外间对 Facebook 批评达到了颠峰。Facebook 究竟要做什么、功能定位如何、让其债台高筑的新闻流业务若想延续,Facebook 站到了三个交叉点,而这一切也让小札不得不已经开始重新思索 Facebook 的未来。

Facebook 和QQ,基本上代表了现今SNS媒体发展的三个非主流路径:三个重视社会公众该文,著眼SNS单个功能;另三个首波淋浴间闲聊,已成长为“作业系统”级的LX1网络平台。

看上去,扎克伯格对六年前缺乏“雄心壮志”的他们大感心痛,但实际上,历史事实是:这六年间,扎克伯格向QQ看齐的步伐,基本上一瞬间都未停下来。

就在回帖该文的前一晚,扎克伯格正式宣布了 Facebook 今后的改革路径。3200 词的INS13ZD网志,归纳出不外乎三点:将目光从公用撷取转向商业机构或聊天室为主的“淋浴间闲聊”;功能定位从应用领域像网络平台过渡阶段。

彭博社隐晦,将小札透露的科枫阐释为——Facebook 想成为第三个QQ

"长大成人后,我就成了你…"

时间回到六年前。

由此可见,Facebook 和QQ,作为三个相连接世界里最畅销的SNS应用软件,它们之间尚无法构成任何关连。然而,三个反转之后,情势全变了——Facebook 已经开始了向QQ的全面紧邻。

2015 年 3 月,F8 开发人员大会上,扎克伯格正式宣布了三个“重大调整”:对外开放 Messenger,容许服务器端开发人员在网络平台上资源整合他们的应用领域。

其实除了“facebook两本书”外,Facebook 旗下还有数款其他应用领域:其中,我们津津乐道的 Instagram 和 Whatsapp 是买回的,而 Messenger 是唯一一款拥有“庶出”身分的,同时也是 Facebook “QQ化”的第二块穗序。

从名字就能看出,Messenger 是这款首波即使通讯的应用软件,它的前身,是 Facebook 页面内的闲聊插件。

所谓“对外开放”,就是容许开发人员在其中添加一些功能和小应用领域,要知道在此之前,表情包、听音乐、撷取服务器端链接这些QQ用户看来天经地义的功能,Messenger App 都无法支持。

对这些突然的转变是否是受到QQ的“启发”,Facebook 一直不置可否,但从那时起,小札的态度就无比明确了:QQ能做的 Facebook 也必须能。

于是,Facebook 先后在 Messenger 中“塞”进了表情包、“红包”、跨国汇款、游戏等功能,开通了类似社会公众号的“即时该文”,还接入了 Uber 等服务器端服务……

该学的都学了,但与QQ不同的是,几年过去了,这些服务都没产生明显的商业化效应

这与 Facebook 的运营思路有着很大关系,虽然实现的功能类似,但 Facebook 与QQ的思路却截然不同。

拿打车举例。

用户通过QQ入口进入滴滴打车后,其页面设计和操作逻辑基本上与滴滴 App 完全相同;而 Messenger 则不同,它的逻辑依旧是围绕闲聊展开的,打车、转账则只是闲聊时可能用到的小工具,是即时通讯的附加功能。

这种思路下,打车变成了一枚“彩蛋”:闲聊时的关键词会触发打车服务,点开链接自动跳到Uber 的对话框,敲下“上午 10 点来望京 Soho 接我”,然后等着系统派车给你。

换言之,如果不是在和朋友闲聊中需要用到打车,大概率下,即使有用车的刚需,你也根本不会想到去 Messenger 里叫辆车,况且这种对话式的服务,很难保证完整优质的体验。

这类鸡肋应用领域堆积的结果,就是:皮毛可以学,但QQ多样化的营收体系,Facebook 却始终模仿不来。

最致命的是,要让 Facebook 转型为小札口中的“注重淋浴间性的SNS应用软件”,如何摆脱对广告营收的过度依赖,就成了横亘在小札面前最大的难题。

怎么来钱,是Facebook转型中的最大障碍

广告是很多硅谷巨头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这一点本身无可厚非,“全能”如 Google,也经常被调侃为一家“广告公司”。

即便如此,当广告收入占到一家公司营收的 98.2% 时,这样的结构就十分不健康了。

根据最新发布的财报,去年第四季度 Facebook 整体营收共 169.14 亿美元,其中,广告之外的其他业务,只贡献了不到了 3 个亿。

Facebook 的巨额广告收入主要来自于其新闻流业务 Newsfeed:通过大量挖掘用户开发数据,进行广告的精准投放。

自从去年 3 月“个人隐私门”事件曝光后,Facebook 的广告业务成为众矢之的,受到了强烈的谴责,不少媒体甚至一度猜测小札会忍痛割掉这头“现金牛”,或者至少在广告推送上有所收敛。

然而时隔一年之后,财报却讲了截然相反的故事:广告依然把控着 Facebook 的营收命脉,这似乎也从侧面证明了,在寻找更多收入来源这事儿上,现在的 Facebook 确实有些黔驴技穷

可是,这又与扎克伯格规划的未来充满矛盾:一旦要向淋浴间SNS转型,就意味着 Facebook 将失去用户数据这一造血机,随之被大幅削减的,就将是广告业务。

用什么填广告留下的巨型天坑?扎克伯格的答案是:支付和电子商务。

得~这不还是QQ嘛…

广告这件事,QQ一直极为克制,至今为止,QQ上能看到的广告也仅有朋友圈里零星出现的几条而已。如果常用 Facebook,你就知道这种体验简直不要太好。

这一方面源自张小龙的产品哲学。他曾在演讲中打过三个比方,如果把QQ比作你最好的朋友,“你一定不希望先看他脸上的广告,然后取下来再跟他说话。”

道理相信小札也懂,但底气不是谁都能有的。

背靠着腾讯这座大山,QQ的生存压力本身就不大。更重要的是,QQ早已抢先布局了支付系统,这才是它能盘活三个庞大生态的核心所在。

根据腾讯统计,截至去年 9 月底,QQ支付的活跃用户超过了 9 个亿,我们在小程序中购物、玩游戏,通过QQ付款、打车、点外卖、交房租水电费……同时,QQ还开通了官方理财业务,管理着近 5000 亿人民币的资金。

从这些服务中,QQ都能够获取巨额的佣金。腾讯未公布过QQ的独立收入,但去年第三季度的财报中显示,包含支付服务在内的“其他业务”,同比上涨高达 69%。,这让QQ有足够的底气将用户体验至于广告之上。

看到这里,或许就不难理解小札的悔意了。

没有支付作为基石,再多的功能和应用领域,也无法转化为财报上的漂亮数据。

2016 年底,Facebook 集齐了美国和欧盟两大市场的移动支付牌照,但在 Paypal 已垄断近八成市场,前面还有苹果和谷歌两大巨头的欧美,Facebook 想在移动支付领域分得一席之地,远没那么容易。

无限紧邻,但QQ和facebook或许永远无法产生关连

对QQ和 Facebook,2018 都是极其重要的一年。根据公开数据,2018 年,Facebook 的月活跃用户突破 25 亿,占全球互联网用户的 62%;QQ月活用户也突破 11 亿,基本上覆盖了全球华人网民。

虽然用户数量还在增加,但上涨速度已经明显放缓,市场极度饱和,达到瓶颈,在各自“统治”的互联网世界里,很难再找到找到增长空间。无论QQ还是 Facebook 都急需拓展新的市场。

Facebook 对中国市场垂涎已久,小札也从不掩饰对中国的渴望,公开场合秀中文、受国家领导人接见,小札一直试图以友好的姿态获得中国的认可,但一直未有实质性进展。

在最新那篇长网志中,小札表示将在淋浴间闲聊中,对所有信息进行端到端加密,让似乎也让 Facebook 进一步丧失了进入中国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QQ的国际化道路也不顺利。

QQ在 2012 年已经开始出海,进军国际市场,但此时大部分市场中早已有非主流SNS应用软件立稳脚跟:日韩的 Line,欧美市场则是 Facebook 系的 Messenger 和 Whatsapp。

SNS是用户粘性最高的领域,一旦用户沉淀进某个 App 后,新兴应用领域的获客成本将被极度拉升。至今,QQ的海外用户数量也才刚刚突破 1 亿大关,其中大部分还是海外华人,以及与中国有业务往来的人士。

这样看来,在短期内,Facebook 和QQ想互相抢占对方市场,都还是个伪命题。

Facebook 是SNS网络的鼻祖,虽然从未有机会真正进入过中国市场,但从早期的开心网到后来的人人、甚至QQ,都能或多或少看到它的影子。

但遗憾的是,在开创SNS先河,并在该领域一家独大后,Facebook 却陷入了过于保守的温床中。

曾被 Facebook 收购的 Instagram 创始人西斯罗姆说:对SNS产品,如果不每个季度都“重新发明”一下他们,那么你将不可避免地被抛进历史的滚滚车轮中,这便是SNS产品的宿命。

但在过去几年中,Facebook 基本上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创新之举,曾经被继续厚望的 Oculus VR 硬件设备,也在与微软、HTC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小札承认他们要向QQ学习,但怎样将QQ这套根植于中国“人情社会”的商业模式搬进美国,同时避免类似人人、饭否“水土不服”的现象,Facebook 要思索的还有很多。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百万个冷知识 » 呵呵…Facebook越来越像微信了(facebook跟微信一样吗?)
分享到: 更多 (0)

百万个冷知识 带给你想要内容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