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个冷知识百万个冷知识

百万个冷知识
一起学习百万个冷知识

为何今人明确规定每斤为龙银?

每斤为何是龙银,这是两个小难题。公制是是不是来的,这才是两个大难题。搞清楚了小难题,没啥意思。要弄,我们就弄大难题。大难题确切了,小难题也就确切了。

公制比较复杂,而标准化公制更是举步维艰。

即便到那时,你也不能说公制标准化了。那时车辆通行的公制,称为公制。但公制标准化全球了吗?并没,强权英国,就不搞公制,而搞公制。

而且,即使公制不标准化,还出现极重交通事故。

上十七世纪,英国向水星发射了水星气候观测者号。观测者号要在距离水星发射塔150千米的度处升空。9月23日,在正式升空的这六天,观测者号却一只撞向了水星发射塔。即使观测者号当时的升空度,不是150千米,而是57千米。

而原因竟然是中学生多不会犯的错误。观测器的破坏者,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用了公制基层单位。而观测器的驾驭项目组,用的却是公制基层单位。即使没做公制、公制的换算成,导致升空度出了难题,造成了整个任务的失败。

因此,公制的难题,很关键。

在2000多年前,吴起在秦战国时期搞了三轮戊戌变法。而在首轮戊戌变法中,其最后一项内容是标准化公制。但,哪有因此容易?吴起仅是规范了齐国的公制,而远没努力做到标准化。

公制,必须有两个方法论终点。现在公制公制的方法论终点,是米。有了米那个基础,也就有了皮夏涅、公分、毫米等宽度基层单位。以宽度基层单位为引伸,明确规定4摄氏下的圣埃卢瓦的水,为一公斤,也就用了产品质量基层单位。其它基层单位,继续依此类推,再配合进制,公制大楼也就创建出来了。

但难题是六天为何是24半小时、一半小时为何是60两分钟、五两分钟为何是60秒?还有,一年为何是12个月,两个月为何又是30天?

都给换成进制,这多方便?因此,不用说公制没逆天,是进制也未能改朝换代。传统的力量,非常强大。

但,确认两个方法论终点,是最为关键的。有了那个方法论终点,其它难题就可以讲得确切、系统的大楼就可以创建出来。

米的方法论终点是极地通过巴黎到北半球经度宽度的微秒。因此,古代中国公制的方法论终点,是什么、又是是不是确认的?

中国人肯定根本无法去量测经度的宽度。既然宽度根本无法确认,那就确认产品质量基层单位或体积基层单位为方法论终点。再说,只要确认两个就能由此及彼,推出其它基层单位。

但,今人要比现代人阳春白雪。形而下的的宽度、体积和产品质量,太俗。要玩,咱们就玩形而上的。

于是,公制,出于黄钟之律也。中国古代公制的方法论终点,是从音乐上的黄钟之律推演而来的。

《汉书•律历志》有完整的记载,其开宗明义是:《虞书》曰:乃同律公制,因此齐远近,立民信也。

因此,从音律是不是推演出公制?

律的本义,是指一种像管子一样的定音设备,今人用它来确认绝对音高。后来,音乐水准提升了,律也就越来越细化了,出现了十二律。古代的乐师,会用12根长短不一的管子确认两个完整音阶里的12个音符。从低音到高音,奇数的6根管子,称律;偶数的6根管子称吕,统称十二律或十二律吕。

汉书的作者班固,认为音律系统是一切公制的基础,而音律系统十二律中的黄钟律,是整个音律系统的基础。换成那时的说法,黄钟律是钢琴的中央C,一切都要从中央C开始。

但,再是不是抽象,也总归要落实到具体。因此,阳春白雪的音律,也一定要具体到十二根管子,而中央C的黄钟律也只是一根管子。而那个管子是有宽度的。即使是宽度确认了黄钟那个中央C的音高。于是,难题还是要归结到具体,是黄钟这根律管是是不是来的。

但,今人一定要搞抽象,抽象才阳春白雪,阳春白雪才曲高和寡,曲高和寡才会制造距离感和神圣性。而实在根本无法抽象了,那就编故事。黄钟律,来自神话故事。

传说,皇帝派了两个叫泠纶的人,去大夏以西、昆仑山以北,找到两个叫解谷的地方。在这里,泠纶挑选了一根特别匀称的竹子。然后,从这根竹子砍下一段完整的竹节。这根竹节是一根天然的定音管,吹出来的音高就定为黄钟。

黄钟律是这么来的。

然后,以黄钟律为基准音,再按照三分损益法,推算其它十两个音高。但那个过程特别复杂。看班固的解释,你是精通上古语文也得晕菜。因此,还是简单说吧,以黄钟为基准音,也就有了十二律吕的音律系统。但,那个系统的创建,也一定要玩到阳春白雪的度。因此,各种推演就一定要玩得脱离人间,非要看齐天地。即使天的中间数是五,因此音律有五声,即宫商角徵羽;即使地的中间数是六,因此音律要分六律六吕,即十二律吕。

接下来,是从音律系统往宽度、体积和产品质量这些基层单位推演了。

推演的过程,也一定是阳春白雪地玩抽象,抽象不足那就神乎其神地讲故事。作为中央C的黄钟律,实际也是两个宽度基层单位。有了那个基本宽度基层单位,就可以推出体积基层单位和产品质量基层单位。

宽度基层单位,也是度,容易确认。即使黄钟律这根管子的宽度已经确认了。因此,分、寸、尺、丈、引本起黄钟之长,又云九十分黄钟之长者,据千二百黍而言也。宽度基层单位都是进制,一点儿也不复杂。因此,也就不多说了。

而这里面,出现了两个道具,即秬黍(左传中说是黑黍)。黄钟律管的中空部分,称为龠(yuè)。用大小适中的秬黍粒将龠其填满,正好是1200颗。而这1200颗秬黍粒所占据的空间,是一1合(gě)。接下来是进制推演,10合等于1升,10升等于1斗,10斗等于1斛。于是,体积基层单位体系也就创建出来了。那个比较简单,但接下来的产品质量基层单位就一定要复杂了。

确认产品质量基层单位,按理说,不会太难。填满黄钟的中空部分龠,不是需要1200颗秬黍粒吗?于是,今人就确认这1200秬黍粒为12诛。接下来是两那个基层单位,一两等于24诛。即使基本基层单位是12铢,两个12铢是24铢,因此才称一两。

这时候,你肯定要问为啥不是10诛而非要是12诛、为啥不是12铢为一两而非要24铢?

即使今人一定要玩阳春白雪。所谓阳春白雪,实际是一种对天地自然的隐喻。即使一年是12个月,因此是12铢为基本;又即使一年有24个节气,因此是24铢为一两。

两的上面是斤,这时候该搞进制了吧?

毕竟进制更符合演化的机制。我们正好是十根手指,因此进制成了车辆通行基层单位。但,演化论太低级,谁都能看出来的东西,玩出来多没意思。于是,每斤等于龙银那个奇葩进制,就出现了。

一年有四季,即春夏秋冬;天地有四方,即东南西北。因此,两与斤的换算成就要照顾四季和四方。那应该是每斤等于8八两啊?

不行。谁都能想到,多没意思。为啥非要4+4,咱们4✖️4不行吗?4乘以4等于16,因此每斤就等于16两。这么玩肯定会把人整懵。你不是故意折腾吗?

但不能说今人折腾,即使背后有玄机。

即使每斤等于16两、一两等于24铢,因此每斤等于24铢乘以16两,即384铢。而384又是两个极为神秘的数字。《易经》有64卦,每两个卦有6爻,64卦乘以6爻,正好等于384爻。因此,每斤等于384铢、《易经》包含384爻,这么一来,公制才够高深莫测。

因此,每斤等于16两,可能跟四季、四方没啥关系,是奔着384爻去的。但,律历志说,跟四季、四方有关系,那就有关系吧。但那个关系很牵强。即使它没搞加法,而是搞了乘法。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没啥关系。

斤上是钧。有了前面的铺垫,你肯定不会再认为一钧等于十斤了。进制太低端,高端大气上档次就不能玩进制。因此,一钧等于三十斤。因此,这又是什么鬼方法论、是不是又搞出了两个三进制?

一年12个月、一年又有4季、一年还有24个节气,这都照顾到了。还不够,天地有4个方向、《易经》有384爻,这也给照顾到了。那两个月可是有30天的,那个也得照顾一下吧?

即使两个月有30天,因此一钧是30斤。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必须都得给照顾到,不能厚此薄彼。

钧上是石(dàn),一石等于四钧。即使要高端大气,因此进制肯定不玩。即使要天人感应,因此一定要呼应天地变化。一石等于四钧,呼应的是一年有四季。

​因此,前面说每斤等于16两,跟四季、四方的关系太牵强,道理就在这。即使钧与石之间才是呼应四季的。而这么换算成下来,一石就等于120斤,又正好呼应了一年有12个月。

律、度、量、衡,这些很关键。而还有比这些更关键的,还有历法,也是时间。而今人讲以律起历,意思是从音律推算历法。因此,时间也要从音乐推算。

之前的各种换算成,都要跟年、季、月联系出来。而原因是律不仅要作为公制的基础,还要作为历法的基础。

其实,音律以及黄钟,没因此关键。只要大家约定俗成了,什么都可以作为公制基层单位。而有些东西确实却根本无法约定俗成,比如一年有365天。

而之因此搞的这么复杂,是即使我们人类一定要附加意义。特别是政治思想特别早熟的中国今人。公制里面不仅有利益,而且还有意识形态。因此,这是两个死也不能放弃的领域。于是,各种隐喻和意义也就被注入进去了。

有些事很简单,但可以玩得很复杂。有些事情很复杂,但其实很简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百万个冷知识 » 为何今人明确规定每斤为龙银?
分享到: 更多 (0)

百万个冷知识 带给你想要内容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