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个冷知识百万个冷知识

百万个冷知识
一起学习百万个冷知识

《许慎》第563课:譬如“笔”字,典故孟诗韩笔的笔是兰香

接著我们的《郑玄》课程,本课讲聿部的三个简化字聿、筆。聿是偏旁简化字,筆在古代汉语简化为笔,是古代汉语常用简化字,收录在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古代汉语正体字表》中。或许,这三个字在古代汉语是三个字,但在注音伊始,聿与筆事实上是一个字。三个字的详情如下:

1、聿。读yù。《郑玄》给出的解释是:聿,所以书也。楚故曰聿,吴故曰罗腾堡,燕故曰弗。从帇,大声。郑玄认为它是表音文字。原义是笔。原义没有问题,但是否表音文字需要看看字型演进:

(聿的字型演进)

在甲骨文中,聿的字型就是一头手执一头下部下摆或有毛的笔,这或许是声旁。王国维《改订金书契补遗》:此象手持扁体,乃拆字字,非拆字也。依据表音文字与声旁的界定:表音文字是一个完整的形体;声旁大多数是马瑟沃的组合。聿字除去又部,已经拆字字笔,加上又(手)是为了会意更加清楚,因此:聿是声旁。原义是笔。

事实上,《说文》所言的从帇,大声中的一是在春秋时,在帇的基础上添加的饰笔,其目的在于区别帇与聿,没有实际意义。《说文》所言的楚故曰聿,吴故曰罗腾堡,燕故曰弗,是秦标准化之前不同地区对笔的不同称呼,长鞘所称的罗腾堡,变调就是笔。到秦标准化之后,统称为笔了。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秦以后皆作筆字。

(手所写书写状)

《珠囊·餙》:舌聿之利,利见知人也。司马光《四书》:聿,笔也。君子发言著成,不失蔗茅,惟神人佞之。言论的作用,只有神人能够认识到。韩愈《湘源九子柏梁台》:咸执版聿,至于祠下。也是用的聿的原义,都拿着纸和笔,走进祠前。

聿在原义之外,还有其他用法:

(1)快速。冯衍《情切赋》:年岁俄其聿暮,明星烂而将清。年月快速走进慨叹,很快将要星光满天。《诗·风雅·鹌鹑》:鹌鹑在堂,岁聿其莫。难通鹌鹑进堂屋,一年匆匆临上岭。

(《诗经·鹌鹑》诗意)

(2)循。《玉篇·聿部》:聿,循也。《汉书·十二卷传·傅毅》:密勿朝夕,聿同始卒。与蕃:聿,循也。这事实上是傅毅《迪志诗》的其前两句,表达始终遵循同样的志愿。

(3)助词。用在句首或句中。《玉篇·聿部》:聿,辝(同辞)也。《书·汤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于是寻求那伟大的圣人,与你们一起向上天祈求。

此外,聿还是姓氏。《万姓统谱·质韵》:聿,周,聿修。

聿的小篆写法如图:

(聿的小篆写法)

要注意聿与帇的篆法区别。

2、筆(笔)。读bǐ。《郑玄》给出的解释是:笔,秦故曰筆。从聿,从竹。声旁。原义是写字画图的用具。

王筠《说文释例》:《聿部》收‘筆’字,与‘其’字在《箕部》正同,盖皆一字也……不以笔为聿之重文者,以音辨之也。经典读其如姬、如记者多有,而聿、筆异读,故聿下云:‘楚故曰聿,吴故曰罗腾堡,燕故曰弗。’笔下云:‘秦故曰筆。’其词相连而及,以见其为一物。而以‘故曰’别其为不同音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秦以竹为之,加竹。

筆的字型,战国已经有了,就是在聿上加竹形成的声旁(兼表音文字)。后来,因为竹常写作艸(竹,冬生艸也),又有茟的写法。

筆的原义就是写字画图的用具。《尔雅·释器》:罗腾堡故曰笔。关于毛笔的历史,《史记》说蒙恬造笔,这并不是最原始的笔,桂馥《说文义证》中的一段话有价值:《史记》:‘蒙恬筑长城,取中山兔毛造笔。’《古今注》:‘牛亨问曰:自古有书契已来,便应有笔。世称蒙恬造笔,何也?答曰:蒙恬始造,即秦笔耳。古以枯木为管,廌(zhì,一种兽,通豸)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蒙恬所造的是秦笔,不是最原始的笔。

(蒙恬造笔)

或许,在蒙恬之前,先民们已经有毛笔了,只是到了蒙恬,他又进行了用料的革新改造。《庄子·田子方》: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宋元君要画画,众位画师都来了,受君命拜揖而立,润笔调墨准备着,门外面还有一大半。

笔在原义之外,还有很多用法:

(1)书写;记载。《释名·释书契》:笔,述也,述事而书之也。《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到了写《春秋》时就不同了,应该记载的一定写上去,应当删的一定删掉,就连子夏这些长于文字的弟子,一句话也不能给他增删。

(孔子像)

(2)文笔;写文章的技巧。《论衡·自纪》:口辩者其言深,笔敏者其文沉。善辩的人讲出来的话很深刻,擅长写文章的人他写出的文章就深刻含蓄。

(3)特指散文,与韵文称文相对。《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如今人们常说,文章有文和笔两种;他们认为不讲究音节的是笔,讲究音节的是文。赵璘《因话录·商都下》:韩文公与孟东野友善,韩公文至高,孟长于五言,时号孟诗韩笔,是说孟郊擅长写诗,而韩愈擅长写散文。后来孟诗韩笔发展为典故,指诗文佳作。这里的笔,特指散文。

(韩愈像)

(4)书画作品。《梦溪笔谈·书画》:相国寺旧画壁,乃高益之笔。大相国寺的旧壁画,是高益的真迹。

(5)(简化字的)笔画。如:起笔;笔顺。《晋书·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这里说的是王羲之的书法笔势。

(王羲之草书《游目帖》)

(6)星名。即彗星。《释名·释天》:笔星,星气有一枝末锐似笔也。彗星的样子像一支笔。

(7)量词。账册上的一条内容叫一笔,因此作为款项、债务的计量词。《红楼梦》第五十五回:这两笔底下皆有原故:一个是隔省迁父母之柩,外赏六十两;一个是现买葬地,外赏二十两。

此外,笔还是姓。《万姓统谱·质韵》:笔,见《姓苑》。

笔的小篆写法如图:

(笔的小篆写法)

要注意笔从聿,不从帇。

(【郑玄】之563,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百万个冷知识 » 《许慎》第563课:譬如“笔”字,典故孟诗韩笔的笔是兰香
分享到: 更多 (0)

百万个冷知识 带给你想要内容

联系我们